手机版

一叶兰介绍

一叶兰(学名:Aspidistra elatior Blume.)为百合科蜘蛛抱蛋属草本植物,别名:蜘蛛抱蛋、大叶万年青、竹叶盘、九龙盘、竹节伸筋等。

一叶兰具有粗状根茎,叶柄直接从地下茎上长出,一柄一叶,带有挺直修长叶柄的片片绿叶拔地而起,故名一叶兰。又因其果实极似蜘蛛卵,又名蜘蛛抱蛋。一叶兰终年常绿,叶形优美,生长健壮,是理想的室内绿化植物。

形态特征

一叶兰是多年生常绿草本,花钟状,单生,贴地开放,外面带紫色或暗紫色,内面下部淡紫色或深紫色。根状茎近圆柱形,直径5~10毫米,具节和鳞片。叶单生,彼此相距1~3厘米,矩圆状披针形、披针形至近椭圆形,长22~46厘米,宽8~11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多皱波状,两面绿色,有时稍具黄白色斑点或条纹;叶柄明显,粗壮,长5~35厘米。

生长习性及分布

一、生长习性:一叶兰性喜温暖湿润、半阴环境,较耐寒,极耐阴。一叶兰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,在7~30 ℃均能保持生长态势,白天适温为20~30 ℃,夜晚适温为10~13 ℃,越冬温度为0—3℃。喜欢略微湿润的气候环境,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~70%。一叶兰极耐阴,但长期过于阴暗不利于新叶的萌发和生长,在春、秋、冬三季,由于温度不是很高,可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,但在夏季的高温时节最好能给它遮掉大约30%的阳光。一叶兰对土壤要求不严,耐瘠薄、但以疏松、肥沃的微酸性砂质壤土较好。

二、分布范围:原产中国南方各省区,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,利用较为广泛。

繁殖方法

一叶兰主要用分株繁殖,一般可在春季气温回升,新芽尚未萌发之前,结合换盆进行分株。先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,抖掉多余的盆土,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,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,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,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,使每丛带3~5片叶,以利于成活。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,大约3~4周可恢复萌发新根。

点击查看一叶兰的详细养殖方法

一叶兰常见品种

1、斑叶一叶兰:别名洒金蜘蛛抱蛋、斑叶蜘蛛抱蛋、星点蜘蛛抱蛋,为一叶兰的栽培品种。绿色叶面上有乳白色或浅黄色斑点。

2、金线一叶兰:别名金纹蜘蛛抱蛋、白纹蜘蛛抱蛋,为一叶兰的栽培品种。绿色叶面上有淡黄色纵向线条纹。

一叶兰的主要用途

1、园林用途:一叶兰叶形挺拔整齐;叶色浓绿光亮、它长势强健、适应性强、极耐阴、是室内绿化装饰的优良喜阴观叶植物。它适于家庭及办公室布置摆放。可单独观赏;也可以和其它观花植物配合布置,它还是现代插花的配叶材料。

2、医药用途:【来源】百合科蜘蛛抱蛋属植物一叶兰根状茎入药;【性味】甘,温;【功能主治】活血散瘀,补虚止咳。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筋骨痛,腰痛,肺虚咳嗽,咯血。

一叶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
一叶形挺拔整齐;叶色浓绿光亮、它长势强健、适应性强、极耐阴、是室内绿化装饰的优良喜阴观叶植物。它适于家庭及办公室布置摆放。相信大家都喜欢一叶兰,那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叶兰的养殖方法吧。
添加时间:2014年07月25日 更新时间:2014年09月10日
一叶兰的作用

一叶兰的作用

浏览:266
一叶兰是人们很青睐的一种室内观叶植物,叶片青翠碧绿,姿态优美,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叶兰的几个作用:1、观赏作用;2、清新空气;3、中药作用
添加时间:2014年07月25日 更新时间:2014年09月10日
一叶兰有何特性?怎样科学栽培
一叶兰喜温暖湿润及荫蔽的生态环境,要求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。通常每隔1-2年换盆1次,并视具体株形大小进行分株繁殖。论是在室内或室外阴凉处生长,都应经常向叶面喷水。
添加时间:2014年07月12日 更新时间:2014年10月07日
怎样养护一叶兰

怎样养护一叶兰

浏览:1044
一叶兰性喜湿润温暖荫蔽环境,在春季结合换盆可进行分株繁殖,换盆时剪去老根,摘除枯叶,填人以腐叶土为主的培养土,并施入基肥,放荫蔽处养护。夏季宜放阴凉处,生长旺盛季节需保持盆土湿润。
添加时间:2014年06月20日 更新时间:2014年10月07日
怎样科学繁殖一叶兰
一叶兰常用分株法繁殖,在早春结合换盆时进行。盆栽介质一般用园土2份,腐叶土1份,厩肥和砻糠灰各0.5份,均匀拌和即可。
添加时间:2014年08月10日 更新时间:2014年10月04日
一叶兰叶子发黄

一叶兰叶子发黄

浏览:233
一叶兰属百合科观叶植物,其叶片青翠碧绿,姿态优美,生长健壮,是理想的室内绿化植物,深得人们青睐​。然而若护理不当,会引起叶子发黄,大大影响了其欣赏价值。本文重要介绍一叶兰叶子发黄的解决方法。
添加时间:2014年07月25日 更新时间:2014年09月10日
一叶兰有毒吗

一叶兰有毒吗

浏览:126
一叶兰有很高的观赏价值,但是也有人说一叶兰有毒,其实,一叶兰不仅无毒,还可以吸毒。一叶兰可以净化家居,吸收空气中的废气,然后释放出我们需要的氧气,达到了一种换气的效果。
添加时间:2014年09月15日 更新时间:2014年09月17日
记录12条 当前1/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